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王亚华教授参加生态环保扶贫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发布时间: 2020-10-15 10:42:50       


    10月14日上午,2020年扶贫日系列论坛之一,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协同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的生态环保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出席并做题为“中国生态扶贫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的主旨演讲。


 

    王亚华表示,中国生态脆弱区与贫困区高度重合,将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减贫方式。随着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即将被消除,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也将从生态扶贫转向生态振兴。
    “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一种关系,贫困问题和生态问题紧密相连,贫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王亚华表示。
    王亚华提到,20多年前,中国的生态脆弱区中有76%的县是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73%。“最新数据表明,在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中,位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占84%,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占64%。这说明两者高度重叠,所以通过生态扶贫,把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的独特减贫方式。”

 


    生态扶贫包含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补偿、设置公益性岗位、发展特色农业及异地生态搬迁五种方式。王亚华表示,通过长期的生态扶贫工作,贫困农牧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如在云南怒江州从事护林工作的村民,以及在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事管草的牧民,一年工资收入均超过了万元。通过工资收入就实现了脱贫。
    同时,通过生态扶贫,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减缓了贫困群体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为中国生态环境走向好转提供了重要动力。当地的农牧民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有所增强。
    “通过生态扶贫能够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通过生态价值的实施,以他们的劳动投入获得收入,最典型的就是生态公益岗,老百姓通过看山护林,实现了增加收入,又保护了环境。”
    随着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中国也将转向新的发展时期。王亚华表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生态扶贫应当继续坚持。生态扶贫也将转向生态振兴。
    “首先还是强调以人为本,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筹兼顾,同时因地制宜。在实现生态扶贫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制度健全与否、是否缺位都是在未来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同时要不断优化生态振兴的机制建设。”
   


    (来源:人民网、新京报)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