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术活动 » 清华三农讲坛 » 正文
第六讲 | 蔡昉:中国农业新阶段及其议程
发布时间: 2013-06-28 09:59:07       


 

2013年6月25日晚,“清华三农讲坛”第六讲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农业新阶段及其议程”的演讲。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出席讲坛。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庆国主持讲坛。 
蔡昉教授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中国农业阶段划分的必要性,概述了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和政策激励,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分析了中国农业新阶段的主要任务、现实挑战和理论问题。
他指出,过去十年是“三农”黄金时期,然而沿着同样的路径继续发展却不能根本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需将中国农业划分阶段并分清每一阶段所要解决的重点任务。中国农业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决食品供给问题,主要是改善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通过提高稀缺要素生产率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第二阶段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主要是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政府“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
关于第三阶段,他强调,中国农业新阶段以刘易斯转折点为标志,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的激励机制和力度,建造保障食品供给安全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方式;主要任务为农业科技进步和贡献率提高,生产要素流动和合理配置,显著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构造务农的激励机制和力度,政府投入和农业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农业生产率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不足,户籍制度制约土地集中,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将很快过时。
蔡昉认为,所谓的“农业特殊论”及“中国特殊论”根源于特定的中国发展阶段,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欧美经验表明现代化农业是可行的,农业可以是具有自生性的竞争性产业。
现场互动环节,蔡昉详细回答了城市化分享机制、农村城镇化、农业金融、农业经营主体、粮食补贴、粮食安全等热点话题的听众提问。
演讲结束后,陈锡文为蔡昉颁发了“清华三农讲坛”纪念证书并作总结发言。他评价蔡昉教授是一位具有广博胸怀的优秀经济学家,其演讲体现了从整体视角和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把握各种问题之间的关联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强调,中国农业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制度变革、价格激励、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等,进入新阶段后需进一步思考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粮食增量、农民增收、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业人口减少等问题。
出席本次讲坛的嘉宾还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汪小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城镇开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曾劲松等。清华大学有关院系师生代表,北京高校师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