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指导委员会暨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研院院长陈锡文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农研院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旭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锡文讲话。侯晓军 摄
陈旭在讲话中对农研院过去四年多的工作给予肯定,对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给予农研院的指导帮助、对农研院领导班子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她指出,农研院第一期工作探索了很好的体制机制模式,发挥了各方在“三农”问题研究上的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科学研究、建言献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旭强调,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需要发力的地方,农研院大有可为,希望各位委员为保障“十三五”规划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贡献力量。陈旭希望农研院下一阶段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好发展方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智库;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探索建立多样化的人才聘用机制,增强机构实力和影响力。
陈旭讲话。侯晓军 摄
陈锡文做总结讲话,对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年会表示感谢,同时指出这是共商农研院进一步发展前景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他指出,农研院在发展初期作为一个平台,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容纳和培养更多的人才,每年组织大规模农村调查,和国内各有关院校建立密切联系,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最终成长为国家高端智库。对于农研院未来五年的发展,他强调要做到“准、实、精、长”,即:要瞄得准,解决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和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问题;要做得实,把调查研究做实,把握真实和全面的情况,同时能够转化为相关政策,解决“三农”领域的难题;要打得精,聘用与国际学术界能够对话和接轨的专业研究人员,从调查研究到政策转化,逐渐发展为相关理论;要想得长远,注重培养博士后和研究生,为清华涉农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研院副院长韩俊介绍了农研院第一阶段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发展规划及2016年工作计划。他从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学术活动、成果传播、交流合作、机构建设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农研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介绍了农研院2016―2020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简要说明了2016年工作计划。他指出,农研院圆满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建立了研究团队,积累了科研力量,实现了机构的有序运行,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要继续深化第一阶段工作成效,创新发展思路,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韩俊做工作报告。侯晓军 摄
会议介绍了农研院指导委员会、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换届情况。配合农研院新一阶段的发展需求,在上一届两委委员和领导班子的基础上,增补7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侯建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平安银行行长邵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由中国城镇开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曾劲松担任新一届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任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正大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何宇鹏为农研院副院长;增补2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
会议讨论通过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展规划(2016―2020)》,听取了委员们对农研院建设、新阶段发展规划和2016年工作开展方面的建议。中央农工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侯建民,周其仁,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工程物理系教授康克军,杨小平等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农研院新阶段发展规划,就农研院研究工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工作建言献策。
农研院指导委员会暨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现场。侯晓军 摄
农研院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农研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