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术活动 » 清华三农论坛 » 正文
清华三农论坛2017
发布时间: 2017-01-09 11:43:47       


    1月7日,值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清华三农论坛2017”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5周年成果展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主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出席论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鞍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庆国主持主论坛。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主办,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探讨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及加快转型发展和制度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论坛包括主论坛和三场并行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

 

图为邓卫致辞。 侯晓军 摄

 

    邓卫代表清华大学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清华三农论坛”的举行和农研院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对社会各界长期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和农研院的发展表示感谢。他认为,农研院成立五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已经成为清华智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凝聚更多国内外力量;依托清华优势整合校内相关机构,广泛团结凝聚校内其他学科、学者力量;开展特色活动和项目,推动涉农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图为韩俊介绍农研院五年发展情况。侯晓军

 

    韩俊介绍了农研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定位以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五年来,农研院建立了研究团队,积累了科研力量,实现了机构的平稳规范化运行,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增强。未来农研院将继续依托清华大学综合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发展、重点突破,显著提升农研院在“三农”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重点围绕深化“三农”重大问题研究、强化“三农”决策咨询研究、培养涉农高端人才、促进研究成果传播和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等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图为杜鹰演讲。侯晓军

 

    杜鹰作了题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演讲,他总结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基础,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四个环节:一是清产核资;二是界定成员权;三是量化资产;四是建章立制。他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注意充分考虑农村集体经济的合作性和社区性两个特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问题;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图为胡鞍钢演讲。侯晓军

 

    胡鞍钢作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与怎么干”的演讲。他指出,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误入实践的误区,既要有短期任务,也必须具有长期战略。他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为释放“教育红利”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提供有利条件。

 

图为黄季焜演讲。侯晓军

 

    黄季焜作了题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的演讲。他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政策重点须向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目标价格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食物安全和贸易的管控与治理。他提出了未来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政策建议。

 

图为孟庆国主持。侯晓军

 

    最后,韩俊围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进行演讲,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出重点,返乡和下乡创业的背景、主体和涉足的领域。他认为,返乡创业是引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有生的力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的中坚力量。人力资源回流农村创业,对繁荣当地农村,增进社会治理,修复农村的社会结构有积极作用。要促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异军突起,将其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大举措。

 

图为对话环节。侯晓军

 

    对话环节,韩俊、杜鹰、黄季焜、胡鞍钢四位演讲嘉宾就返乡创业、资本下乡、农村土地、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农民收入与就业、新型城镇化等现场和网络提问进行回答。

 

图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5周年成果展现场。侯晓军

 

    主论坛前,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魏唯等参观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5周年成果展。

 

图为分论坛一现场。侯晓军

 

    下午,三场分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同时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农研院副院长王亚华主持分论坛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研究室主任方志权,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建荣,世界银行高级农业经济学家、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叶兴庆出席论坛并发言。

 

图为分论坛二现场。侯晓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方言主持分论坛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并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宋洪远,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吕捷,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出席论坛并发言。

 

图为分论坛三现场。侯晓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张建军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派出董事、研究员、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小亚主持分论坛三(青年专场)“精准扶贫”并点评,农研院博士后许建明,兰州大学博士生丁文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舒颖,清华大学本科生赵儒章、刘向元、肖亚洲、陈昱璇,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战略高级专家张瑞东出席论坛并发言。

 

图为主论坛现场。侯晓军

 

    “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科学院,农研院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课题组代表,“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部分获得者,挂靠机构的代表,京内外高校及涉农研究机构师生,媒体代表等800余人次参加论坛,5000余人次通过农研院微信公众号在线观看论坛现场直播。

    为探讨中国农村问题的对策思路,交流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展示农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农研院每年举办“清华三农论坛”,旨在加强农研院与国内相关涉农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三农”研究成果的交流。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1年9月14日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设立,2011年12月29日举行成立大会,是清华大学校级学术科研机构,挂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研院围绕中国“三农”领域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致力于建设服务国家“三农”决策的一流智库,培养涉农学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繁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理论的一流学术研究平台。成立五年来,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农研院给予了热切关心,清华大学领导、有关部门和院系给予了大力支持。农研院在清华大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科研和行政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了运行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聘请首席专家和特约研究员8人,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6人,先后聘用博士后25人;围绕中央“三农”决策需求设立科研课题62项,并承担和参与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连续五年开展大规模暑期农村调研活动,共有2500多名学生参加,走访约1000个村庄、25000个农户,完成调研报告近400篇,其中77篇优秀调研报告获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村调查研究奖”;举办“清华三农论坛”5届、“清华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2届、“清华三农讲坛”17讲、专题研讨会12期、讲座34讲,累计参会者数千人;设立“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资助国内27所高校9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编发《“三农”决策要参》176期,积极影响了国家“三农”决策;出版发行著作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