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方言:城镇化与消费升级
发布时间: 2013-11-30 09:45:28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是谈一谈城镇化与消费升级。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是三个阶段。30以下是初级阶段,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已经到达了50%,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工业提速,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城镇化的进程就越来越快了。未来2030年左右,我们就要进入了后期阶段,城镇化率大于70%。
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出现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无非是三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进行互换。原来有些农民是生产者,进城以后由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农民工进城以后吃的东西全部变成消费了,原来的青壮年不生产,这是占了一大部分。第二个就是消费食物观念的变化。第三个就是消费结构发生质的提升。这个质的提升体现在哪?也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比如说过去农民工进城,如果个体的进城可能吃的是建筑工地的饭,水平很低,土豆大白菜是主要的菜,一旦金融危机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土豆的价格对狂跌,就卖不出去,现在农民工进城落在了城里,落城市的边缘区,有一些落在二线、三线城市,这样子家里的膳食就发生了大量的变化,自己不吃肉也要给孩子吃肉,所以产生了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关键性和质的变化。
分析下一步,我们从表上的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差距。
农产品快速销售增长仍然讲维持一个时期。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农民居民收入纯收入达到10000块钱,相当于城镇居民2006年的水平,2006年由于当年肉的价格是一个低谷,那一年的肉类消费在城镇居民当中是一个峰值,是比较高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么多,但是农村居民根据他的消费收入来讲,农村居民的肉食也要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再看第二个问题就是资源环境的压力。当然这个也和消费升级是密切相关的。水土资源不足,土壤水源污染,环境容量,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18亿亩土地能不能饱和,到五年这个数据到底怎么样。第二个是水资源环境的问题。第三由于供给的压力和要保证一定的产量,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从客观上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食品安全问题,有急功近利的问题,有基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但是和这么当人的消费总量也是不争的事实,出现了瘦肉精的问题,出现了蔬菜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产品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农产品的供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能不能和谐城镇化健康的向前推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城镇化与现代农业要互生共进。
第一,基本的判断。资源约束、消费升级导致农产品可能会导致进口成为常态华,过去肉类的进口,在我们搞一辈子农业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怎么可以吃外国人的肉,吃外国人贵的肉。这是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推高了农民工的用工成本,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生产成本的上升又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国家,大宗农产品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自给率,这是一个基本的国策,因为粮食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它是一个特殊的战备物质,粮食是非常重要,保持一定的子给率是坚定不移的。
第二,农业不能成为“四化”中的短板,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包括提高单产,包括种子上面的突破,包括农业的可持续利用,包括转变增长方式,包括农业的节能减排等等,这些都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农业现代化要做的。
作为农业来讲,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对于中国来讲任重而道远,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快和世界国家,和美国、日本是不同的,美国和日本城镇化发展速度快的时候,都是农业基本上实现的机械化,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城镇化,我们要考虑中国的背景。
谢谢各位!
(来源:新华网)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