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推出“我们这十年”系列讲座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讲座。10月9日晚,专题讲座第1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篇主题讲座暨时事大讲堂第283讲顺利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做客时事大讲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题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过程和实施进展,阐释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如何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亚华教授做专题讲座
一、“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短板
讲座伊始,王亚华教授介绍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背景,并指出虽然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但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三农”问题依然是短板。“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占GDP比重、农村人口比重等指标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亟需提升。综合各项指标,王亚华教授指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速度很快,但距离完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很大空间。
其后,王亚华教授引用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明“三农”问题在国家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三农”问题在国家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
二、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原因,王亚华教授认为,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是这个问题的最好诠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之后,王亚华教授回顾了过去五年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介绍了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规划》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王亚华教授指出,今年9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显示,《规划》提出的五年发展目标即将如期实现。
三、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
在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行总览性介绍之后,王亚华教授从六个方面分别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
产业兴旺方面,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长,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
生态宜居方面,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生态展现新气象。
乡风文明方面,全国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显著增长、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乡村文化彰显新风貌。
治理有效方面,我国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治理步入新局面。
生活富裕方面,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长期高于城镇居民,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稳步增加,农村民生与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乡村面貌改善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我国城乡基础社会实现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乡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同时,王亚华教授强调,当前农村发展仍然面临挑战:脱贫攻坚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乡村产业可持续性问题较为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有限,宏观形势下产业稳定性和就业稳定性受到影响;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很多乡村发展过于依靠行政力量和政策支持,内生动力有待提升。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加快大力推进和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
当前农村仍面临的挑战
四、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亚华教授指出,中国具有独特的国情和治理体制,必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
王亚华教授认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农情,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例如,人均资源的匮乏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集约发展道路,自然地理的多样性决定我国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农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决定了必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等等。总而言之,要认真思考,在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情约束下,如何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王亚华教授一一进行解答。王教授指出,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是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乡村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推动城乡互补互利,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王亚华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近期调研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例如江西赣州大余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的生动实践。最后,王亚华教授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既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也需要吸纳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从而更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王亚华教授从三农问题出发,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绍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以及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并分析了如何基于中国国情农情,走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乡村是中国的基石,想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农村改革创新之路、高质量农业发展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共同富裕之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场讲座由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承办,清华大学微信视频号、清华大学出版社微信视频号提供直播服务,“我在清华听讲座”平台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