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讲座 » 正文
“陈锡文清华三农系列讲座”课程圆满结课
发布时间: 2017-11-21 14:37:13       


    11月20日晚,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开设的“陈锡文清华三农系列讲座”课程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圆满结课。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教授作了课程第十讲“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农研院副院长何宇鹏总结课程。200余学员现场聆听了课程。



图为陈锡文授课。侯晓军 摄


    陈锡文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乡村振兴战略”,阐释了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乡村治理研究意义重大。他进一步系统梳理了乡村社会的特点,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指出了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陈锡文认为,国际上存在两种农业和两种农村社会。不同于新大陆国家人少地多的乡村,我国人多地少,农村社会以村庄聚居,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中,血缘、地缘关系非常重要。我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实行政社分设,并推行了村民自治。
    陈锡文指出,当前乡村治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乡镇政府的职能性质定位、乡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存在的制度不健全、产权和治权脱节、公共财力不足、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空心村”等问题。
    陈锡文最后强调,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好两件事:一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互动环节,陈锡文认真览读了学员们实时在线提出的问题,细致解答了农村公共事业资金缺乏、人才缺乏等问题。



图为何宇鹏作结课总结。侯晓军 摄


    何宇鹏对“陈锡文清华三农系列讲座”课程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陈锡文教授作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纵向上从宏观的历史背景,横向上从国际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农村一系列政策制定的过程,把学生带到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的前沿。

 


图为学生代表献花。侯晓军 摄


    最后,学生代表上台献花,对陈锡文教授两个多月来的精心授课致以敬意和感谢。



图为课程现场。侯晓军 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7年秋季学期开设“陈锡文清华三农系列讲座”课程,面向清华大学研究生选课,部分清华师生及周边院校学生旁听。课程共十讲,由主讲人陈锡文教授结合自己三十余年从事农业农村研究与决策的经验和成果,系统阐述中国“三农”领域的重大问题,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及当下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