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第二天,政协进入小组讨论环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铁道大厦经济和农业界别驻地看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主任所在的39组人气爆棚,第一场小组讨论的关键词是:民主协商是最大智库。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民主协商英文翻译过来就是咨询,全国政协应该是中国特殊的最高的智库。”
对此提法,全国政协委员、大型跨国企业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杨小平评价说:“全国政协是中国特殊的最高智库这个提法太好了。”
既然是智库,该研究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杨小平认为,“四个全面”里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建设小康,不是少数人,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一个人可养活两三个人,随着发展现在一个人可以养活二三人,所以资源在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在拉大,非农劳动力的就业在快速下降。如果说我们是智库就应该能够破一个题,不能按需分配,要按销分配,如果能够破这个题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在杨小平看来,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机会。生活在短缺经济的时代总认为物质供应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都是错的。现在需求是有限的,一次三餐,晚上就不敢吃了,车子有两台,再有第三台就发愁了。房子需求也是有限的。现在提高生产力是全世界最简单的问题,正大要扩大产能,丰田要扩大产能,非常简单,所以现在就出现了扭曲,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三个需求没有满足,农民的消费必须还没满足,消费欲望才刚刚开始,消费信心、公益慈善才是三五年时间热起来的名词,巨大的需求,三个金矿,我们就是不会挖。
据杨小平介绍,正大集团前年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去年进入日本的伊藤忠,成为第一大股东。今年100多亿元投资中信,是第二大股东,不是正大突然有钱了,而是正大找到了发动资本的力量。
杨小平说:“买下伊藤忠,因为日本不缺钱,他零利率,他不要融资,我现在跟他谈的是需求,我说带他到中国,带他到东盟,他就投向了,他说你来做我的大股东。这就是需求、是杠杆。19世纪需求是技术,农业转向工业,缺技术;20世纪都要工业化、都要资本化,稀缺的是钱;21世纪钱过剩,都量化宽松,缺的是需求,三个金矿,就没有一个智库把他挖掘出来说清楚,让最高层明白,让老百姓明白。”
杨小平建议,政协智库应该研究中国要创造资本、权力、科技三个结合。他分析: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科技是中性的,可以发动战争也可以造福于民;资本也是中性的,可以掠夺财富也可以造福于民;权力也是中性的,可以造兵马俑也可以挖运河。世界上把权力妖魔化,中国怎么把权力用好,也是智库要解决的问题。政协智库要探讨就是怎么把坏的减少,把好的挖掘出来。
杨小平在讨论时提出了“大外包”的概念,他认为三产融和发展是未来三农的趋势,可以破地板的升高、天花板的下压、黄线的倒逼、红灯亮起四大难题,这不是个经济问题,突破口只能是三产融和,商业模式跟大包干逻辑相似,先给农民,再给国家,最后剩的是龙头企业的,那么生产力是怎么解放的,那时候靠农户的劳动力调动,现在不行,现在要靠新的经营主体,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