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并且特别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三农”工作都有哪些硬骨头要啃?还有哪些目标要完成呢?来看四位“大咖”权威解读。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署工作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硬任务来部署“三农”工作。
粮食安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刚刚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粮食再获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第7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粮食是农业的重中之重,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重大问题,中国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中国人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产的粮食。粮食是立国立民之根本,有了粮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在发展、改革、开放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游刃有余。
粮食的高产量,背后是发展趋向高质量。2018年,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负增长,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超过30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
目前,我国的粮食虽然趋向高质量发展,但仍面临大而不强的现状。2019年,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硬任务。
脱贫攻坚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是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寻找“三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这些薄弱环节作为今明两年“三农”工作的硬任务。
韩俊表示:“‘三农’工作的硬任务,着重是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8年,贫困地区的面貌有所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取得重要进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力推进,“五个一批”等重大脱贫举措扎实落地。
2019年,脱贫攻坚仍是“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硬任务,要切实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
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也是要解决的硬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这些年来,我国有7000万人解决了贫困问题,但是这7000万人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有些并不是很扎实,在未来遇到天灾人祸、遇到市场波动有可能返贫。怎么防止返贫?一方面就是要把产业扶贫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要让现在已经脱贫的这些人,发展的产业更加符合市场需要、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让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要把社会保障制度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通过提高保障水平来杜绝一些脱贫的人重新陷入贫困。”
环境整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会议明确的另一项硬任务。
叶兴庆说:“全面小康,至少要让农村的老百姓有获得感,这个获得感要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未来两年要把污水、厕所、垃圾这三件事情办好,有明显的改善。这样的话,到2020年农民就会说,全面小康我是切身感受到的,是我身边有明显的变化。”
2018年,着眼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
农民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种差距,除了人居环境之外,还有收入。2018年,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14600元,有望保持“两个高于”。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我们才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化改革
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动力。2018年,中央投入高达5400多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项目工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试点县达到约1000个;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30多个省份已报告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未来两年,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
叶兴庆举例说:“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还要巩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集体经济治理机制,把集体资产效益发挥出来,让农民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能够获得改革红利、制度红利。”
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
2018年,“三农”工作交上了沉甸甸的成绩单,“三农”形势向好,直接保证了整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局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大;农业农村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质量效益低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乡村建设投入不足,“人地钱”仍是“卡脖子”约束;乡村陈规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发展与治理挑战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
张红宇认为:“北京、上海和世界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从农村来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农业不强,中国强不了;农村不美,中国美不了;农民不富,中国富不了。这都表明,要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和农村摆在优先位置,才能够把资源要素向农村集中投放、把工作重心向农村摆、把人力物力朝农村投放。”
只有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才能确保2020年顺利完成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农村改革持续发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目前,做好“三农”工作,就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这不仅需要各地各界因地制宜、稳扎稳打,还需要广大农民朋友积极主动,把自己的家建得更美更好。
(来源:《焦点访谈》、中国乡村之声微信公号)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