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开发的总目标是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脱贫与致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脱贫精准的对象是个人,致富精准的对象是大环境。脱贫是社会安定祥和的基础,致富是社会繁荣昌盛的条件。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
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克服计划经济时代“包打天下”的思维,想让所有人都能致富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没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群体,政府只能解决脱贫,无法包揽致富。正常情况下,不论国家穷富,政府都必须根据本国实际,在保生存问题上做出最大努力。而在致富问题上,政府只能通过不断改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使所有具有致富能力和致富愿望的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获得更多的财富。同时要牢牢把握脱贫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原则。唯有脱贫,才能治贫;唯有治贫,才能致富;唯有致富,才能防贫。不打牢脱贫这个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为此,在脱贫问题上应抓好四件事:一是基本生活保障。要让贫困群体不愁吃不愁穿。国家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确定一个基本生活标准,低于标准应保尽保,让人民吃饭穿衣不犯愁。二是基本住房保障。需要移民搬迁的,政府出资搬迁,需要改造危房的,政府出资改造,让居者有其屋,人民安居不犯愁。三是基本教育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应全部免除费用,让人民提高能力不犯愁。四是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政策,让人民病有所医不犯愁。
致富问题上应抓好三件事:一是改善条件。首先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欠缺的公共服务,使“硬件”硬起来。其次改善农民与市民相比多项权利缺失的二元社会生态。联合国把“赋权和安全保障”作为反贫困的主攻方向,中国未来的扶贫也应从赋权入手,让脱贫人口平等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二是提高能力。解决农村孩子在撤点并校后面临的新上学难问题,同时变精英教育为生存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创造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著名反贫学专家阿马蒂亚·森指出,“社会排斥”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创造机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融入社会。比如,与企业对接,给予他们充分就业的机会;补贴学费,给予他们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缴纳医保,给予他们接受医疗救助的机会;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组织,让他们有借款发展生产的机会。
(来源:中国政协报 2020年2月18日)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