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2021三农论坛 » 主论坛 » 正文
黄季焜:提升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重要性、紧迫性和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4-08 10:57:30       


 

    一、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一)农业增长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及其主要驱动力

    全球60年来粮食增长中,谷物产量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率为2.2%。分国别看,中国是谷物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0年来增长了5.6倍,增长率达3.1%,为全球粮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球谷物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单产的提高。从播种面积看,中国的谷物面积没有增长,其他国家有所增长但增加幅度不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全球更是中国谷物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有了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高值农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过去4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平均增长5.4%。同期,化肥、农药、机械等农业生产投入年均增长2.4%,产出增长率减去投入增长率等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即过去40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3%,对农业增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早期的研究也证明,1978-1984年间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50%,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的。但中国的制度创新不仅有改革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改革中后期的土地市场流转、社会化服务等。换言之,小农可以实现机械化,主要是依靠制度创新,特别是过去十多年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制度创新。

    从1985年到本世纪初,经济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接近3%。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这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比较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发现,在1995-200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棉花要比其他农作物高1至2百分点,这是因为1997年开始棉花比其他农作物多采用了一种技术,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棉花提高了产量,减少了投入,所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快。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除了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外,市场改革和农业投入也极其重要。市场改革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了生产要素利用效益,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从而提高农业总产值与生产效率。农业投入,特别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极其重要。首先,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体现;只有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产业才有活力。其次,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因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价格,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是农业永续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升水土资源等所有要素的生产率,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确保国家粮食长期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稳定物价的最有效措施。第五,只有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高效高质多功能的高值农业才有发展的条件。最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

 

    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性

    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近期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现放缓的趋势,特别是在最近的十来年其年均增长率出现明显下降。其次,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在逐渐削弱。就农业制度创新而言,农地改革影响潜力有限,农民组织作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就农业技术进步而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已显著影响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困难重重,种植业创新积极性受到多方面影响,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和市场作用。就农业市场改革而言,其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也在逐渐减弱。就农业基础设施而言,虽然投资在不断增多,但投资的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就农业永续发展而言,资源、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一方面,耕地不但数量减少而且质量也出现下降势头;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气候变化还将加剧水资源的危机程度。就农业生产要素而言,不但水土资源生产率增长缓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显著偏低。中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业要成为有活力的产业、农民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必须大幅度减少农业劳动力,从而显著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使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于工业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收入等于工业劳动收入?在农业内部,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高效高质多功能的高值农业发展速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

    从未来农业发展愿景看,大幅减少农业劳动力不但任务艰巨,而且极其紧迫。据预测,农业GDP占比和农业劳动力占比将分别从2018年的7.2%和26.1%,下降到2050年内的3%和4%,劳动生产率即使到2050年农业部门还是低于非农部门;即使这样,农业劳动力需要从2018年的2亿多下降到2050年的3000万左右,其中种植业约2400多万劳动力,如果2050年还能够保持18亿亩耕地,平均每个劳动力也就70多亩。未来养殖业能够全面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种植业做不到。种植业将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农民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出80%的农产品;80%的农民向高值化、设施化、精细化的生产方向转变,这些小农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三、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一是关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这是“藏粮于技”是关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公共部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升基层推广能力。重点关注三方面的关键技术:(1)生物技术:强化生物育种,近期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2)数字技术:提升水土、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利用效率与生产力;(3)装备技术:精准农业,提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力,特别是劳动生产率。

    二是提升水土资源生产力,这是“藏粮于地”是关键。关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低产农田的改造。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与生产力,着眼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改革。

    三是大幅减少农业劳动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要加快总体经济的转型速度,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工业与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四是关注供给侧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方式和区域布局;推进高效高值多功能的高值与永续农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与增值;推进市场改革,近期实施“水稻小麦价补分离”政策,创造优质优价市场环境,建立高标准的收入补偿机制。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