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百名校友齐聚返校讲堂 畅谈“五大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 2016-04-26 13:00:43       


    4月23日中午,值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一层报告厅举办了“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返校讲堂活动。公管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管学院教授胡鞍钢,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公管学院教授齐晔,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公管学院教授王亚华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析和探讨了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来自社会各界的一百多名院友回到学院参加讲座。

    活动由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矜主持,她向院友介绍了“返校讲堂”开展4年来的情况,指出学院希望通过各类活动,为院友持续提供“情感联络,学术加油”的平台。随后,院长薛澜代表学院向大家介绍了近一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对外交流、校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指出学院将继续加大内外两方面的投入,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国家进步。

    在主题演讲环节,薛澜聚焦“创新”,指出创新不仅只在自然科学范畴的技术创新领域,社会科学范畴的制度创新也是创新工作的关键。而后,他介绍了对创新内涵的理解,并认为“创新政策也要是普惠政策”,“创新成果应当惠及人民”。



图为薛澜做主题演讲

 

    胡鞍钢围绕主题“协调”回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认为“五大发展”是源于本土,借鉴西方的中国原创,而其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理解中国“协调”发展的重要智慧和经验。他随后分享了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将中国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指出协调发展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发展路径。


图为胡鞍钢做主题演讲

 

    齐晔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解。他把“绿色发展”定义为“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和身心的全面发展”。随后,他针对“为什么要绿色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齐晔认为绿色发展是“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全球竞争的技术基础和文化更迭的文明基础,涉及发展全局”,而技术、制度和政策体系的革新则被认为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图为齐晔做主题演讲

 

    王亚华分享了他对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指出这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是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扶贫是共享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指出十三五期间的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解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考核等一系列政策问题。由于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不断加大投入,如果能够强化政策执行、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吸纳社会参与,中国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为王亚华做主题演讲

 

    演讲结束后,院友们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演讲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院友们热情真切的提问,老师们风趣幽默的回答为本次活动添上了生动的注解。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