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在2016年、2017年,“十三五”时期中央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这些年,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从农业农村部的初步统计来看,现在各类主体已经超过300多万,合作社有200多万家,各类服务组织有近90万家。当然这里面也有合作社形式,也有企业的。农业龙头企业近10万家。这些经营主体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实践证明,在我们人多地少、小农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和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对于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都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新的经营主体来更好地带动亿万农民步入现代化的轨道。
从调查来看,近些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数量增加很多。按300万计算,每个村就已经6、7个了,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这些新的经营主体总体上发展的质量还不高,显示的应有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个村有5、6个主体在那儿活动,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现在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从各方面反映来看,有的是名不副实,特别是合作社的空壳情况并不少见。有的实力不强,难以经受自然和市场的风险。有的与农户连接不紧,缺乏应有的带动能力。还有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因此,如何加强扶持引导,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带动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是我们“十四五”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发展的数量,而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发展的质量主要是要提高两个能力,一个是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是带动农户的能力。只有这两个能力不断增强了,服务组织也好,合作社也好,龙头企业也好,经营大户也好,才能健康发展。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要增强发展和带动农业,既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更需要突出扶持的重点。完善扶持的方式,提高扶持的效果。扶贫搞精准,我们对新的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引导也应该精准。在“十四五”时期,我们的扶持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阶段,以及现实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考虑解决好三个问题,或者说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要看到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我们要从这个现实出发,就要争取增量,更要用好存量。实事求是讲,要像过去那样的高增长扶持难度已经很大了。所以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面对的现实。
二是我们的扶持要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这个目标要求出发,通过扶持来打通产业链的堵点和难点,更好地支撑产业的平滑和发展。我们扶持新的经营主体不是主体本身,搞改革是为了要发展生产力。我们扶持这个主体不是让他活得好,而是要他为我们的生产能力的增强、产业的壮大,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不是为扶持而扶持,一定要把产业体系的建设、生产体系的建设考虑进去。什么叫生产力目标,这一点是我们始终要牢记的。我们不是在扶持合作社,我们是扶持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主体。通过这个主体的作用,来使我们的产业循环更顺畅。这目标一定要把握住。
三是要从农业各行业、各产品的特征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各类经营主体的优势,加快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路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实现规模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它的经营组织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它的特性。我们不是讲经济规律吗?就要从经济规律出发来找准切入点和扶持的重点,使我们的扶持更加精准。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和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新型经济主体更好地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有几个问题应该重点研究和重点解决,或者重点扶持,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方法,真正发挥好扶持引导的综合效应。
第一,重点扶持粮棉油生产性服务组织,提高为农户服务的能力。
粮棉油大田生产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和培育生产性服务组织上。实事求是讲,农业的规模化是中国农业,特别是大田粮棉油生产的规模化,一直是农业规模化的难点和重点。从我们的现实条件来看,今后是规模经营户+服务组织是最佳的形式,但是规模经营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刚才韩俊同志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不能围大户,不能下指标。但是对新的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壮大,这是可以放手干的。一边要很慎重,一边看准了可以放手。也就是说,大力地扶持服务合作社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土地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可以实现连片种植,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我们对中国的农业规模化应该有新的理解,它不会是土地的集中,而是服务的统一,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效应,形成连片种植的局面。这恐怕是比较现实的。实事求是讲,去租地搞粮棉油我看是不现实、不可持续的。平白无故地就多出几百块钱的成本,谁承受得了。所以我们引导的方向应该朝服务组织。这样在现有的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供销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服务组织,根据农民的意愿开展单项、多项特别是全程托管的服务,现在托管服务深受群众的认可。我的总结第一个是产权明晰,没那么复杂,一把了一把,不像租地交易成本那么复杂。第二是专业分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第三是成本效应,购买生产资料多了,价格就降了。第四是整合的优势。主体去出面,可以联系四面八方,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所以,这是个很有前途的生产营运模式,应该很好地总结推广。所以,我们要在政策上瞄准这个目标,采取一些必要的扶持措施。一是要扩大农机以旧换新补贴的范围和品种。现在农机具总量已经不少了,我们国家平均每亩的马力数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关键是综合利用不高,品种结构不优。所以要下决心调整购置的方式和品种结构。通过以旧换新来淘汰高耗能的,更新我们的机具。这不是简单的购置,更可以扩大以旧换新。二是实行作业补贴,特别是对农机搞深松深翻、秸秆破碎还田、秸秆打谷回收等这些老百姓干不了、地方干部又头疼的事情,通过大数据的办法,来把补贴补到基层。过去我们担心的问题主要是道德风险,现在通过大数据完全可以如实地掌握每个人到底打了多少,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关于购机补贴,为什么不能补作业呢?这样就可以把农业引导到绿色发展的路子上,用一种利益诱导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罚款的方式,恐怕更有效。三是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发展粮食烘干代储等设施。这一项过去在农机补贴里是没有的,我是想怎么样把农机补贴这个事情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这是一个建议和想法。
第二,重点扶持果蔬茶农民合作社,提高产品的营销能力。
果蔬茶产品的主要问题不在生产,而在营销。所以,买难、卖难一直困扰着果农茶农和菜农。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果蔬茶的合作社来增强产品的营销能力。现在看有两条是可以搞的。一条是整合现有的各类农村的冷藏物流加工、粗加工的项目,对果蔬茶的合作社,对果蔬茶生产基地,全面实施冷链物流的提升和改善。这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使它增强产品的清洗、分级、包装、预冷、转运的能力,这样合作社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说实话,产果子、产菜,老百姓自己有办法,但是卖他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二是支持合作社的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对于创了消费者欢迎品牌的,政府可以给予奖励。这样把整个合作社的营销能力提高。要说合作社的生产能力,这个我们不用去想,主要是解决它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这样就可以提高它的带动能力。
第三,重点扶持畜禽水产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
畜牧业产业链条长,风险比较大,一家一户很难适应,只有靠龙头企业才能推动畜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现在无论解决生猪的问题,解决蛋鸡的鸡蛋问题,解决肉鸡的问题,都要走这条路径,散养是没有前途的。散养搞地方品种小的可以,但是大面积解决市场的基本供应是不行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的龙头企业重视加工能力的提高,轻视或者忽视养殖能力的提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龙头企业不敢去办养殖场,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尤其是和地方村社、政府、和农民的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它不愿意。我们要帮助这些龙头企业来打通这个环节。现在看来,我们要支持龙头企业与社区和农户来合作,运用信贷保险工具,通过政府贴息、保费等方式,企业来承贷和担保,统一建设和规划养殖小区、养殖基地。农户饲养、企业服务,农户出劳、保底分红,风险企业扛着。这条路径温氏是搞得比较成功的。所以现在企业实事求是讲,你去支持它去扩大屠宰加工能力,那是靠市场。但是它和农户、和社区建养殖小区,政府就应该答应,因为它带动农户解决了产业的薄弱环节。我们的猪肉供应紧张,主要不是我们屠宰能力弱,而是生产供应跟不上。所以,只有生产这个基础打牢了,我们的肉食品供应才有基础,才有安全的保障。
第四,重点扶持乡村旅游村,提高集体经济的管理服务能力。
对乡村旅游这个产业重点要扶持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因为乡村旅游特点就是以地域、风貌为特征的。集体经济渗透进去,在这里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结合村村通、厕所革命、村庄整治、电网改造等项目,有计划地改造乡村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现在项目不少,但是整合度不高,比较分散。所以应该几个部门统一行动、统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改革。道路应该拓宽一点,公共停车场应该建,公共厕所应该建,电网和通讯的网络应该建,路边的亮化和环境整治应该搞。这些正好是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最有效的地方。因为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不是哪个合作社、哪个企业能干的。过去集体经济的发展是靠路,那是在大城市郊区,山里的村一个是靠企业开发它的荒山荒坡,搞茶园、搞果园,一个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说多了,光是停车场收费就是一大笔收入,应该让集体来干。所以,好的资源应该留给农民。
总之,“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去研究和突破一些短板弱项,更好地推动新的经营主体发展,增强它的带动能力。
(来源:中国农网)
|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