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张红宇:“十三五”时期如何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发布时间: 2016-02-23 09:48:49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2015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我认为中央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十分清醒,方向非常正确。

  从农业的角度来看,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归纳为“三大亮点、两大挑战、三个着力点”。

  第一,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生产总量达到12429亿斤,达到历史最高点。人均粮食超过45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左右。

  第二,2015年我国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由2009年的1∶3.33缩小到2015年的1∶2.73。

  第三,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改革都取得重要突破。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015年达到4.3亿亩,占全部承包土地面积的33.3%。新的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2015年家庭农场数量达到87.7万家,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社15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35.6万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万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经营性资产改革在东部沿海地区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结束、“十三五”开局之际,农业改革领域也存在两大挑战。一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补农业这个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全球农业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

  我认为,应对这两个挑战,发展我国农业,在“十三五”期间有三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要使农民收入切实改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转变得顺利,我国的现代农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抓住关键时期的关键环节?一个关键环节是从中央提出的经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做大文章,我国农业要从满足种量的基础上,着眼于中高端的农产品生产,使我国农业的产出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供需新的出清或有效供给。

  第二个着力点是,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真正改变过去那种不注重效率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

  第三个着力点是,农业改革要中蹚深水区、啃硬骨头,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有所突破。通过改革实现强农、富农,形成完整的政策框架,通过改革真正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化解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社会基础。

  那么,如何在“十三五”时期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十三五”时期农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定位问题,第二是目标问题,第三是路径问题,第四是任务问题。

  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定位是,如何跟上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节奏。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农业也理应是一个大国的农业。从阶段性角度讲,中国的农业始终要与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相匹配,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农业方面来说,补短板一个是补脱贫致富的短板,第二个是补农民增收这个短板。中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份额,我国的制造业为世界提供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品,中国的农业在数量上也基本占到了全球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全球25亿吨,201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6.14亿吨)。中国的工业虽然在总体上处于追赶阶段,但是我们的某些工业产品如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或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农业在哪些方面具有竞争力不能仅仅通过数量表现,还要看我们的哪些农业产业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第二是目标问题。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新时期我国要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是路径问题。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走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第四个问题是任务。 “十三五”期间,要明确确定以下三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通过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这里所说的需求与过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是更加侧重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安全需求和品质需求,也就是在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要着眼于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对高端农产品、差异化农产品、个性化农产品方面的供给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农产品的多方面需求。其前提是,无论结构如何调整、选择何种路径,粮食安全要牢牢把握。我认为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的手里、一定要装中国自己产的粮食。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无一不重视粮食问题,美国如此,日本韩国亦然。在一定层面上讲,粮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角度看粮食问题,更要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看粮食问题。我认为,粮食问题,首先总量要保持稳定,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也就是小麦和水稻必须要自给,并且自给率一定要在96%以上。

  同时要有一个观念转变,要下决心把低端的粮食品种和耕地退出去,把粮食“藏粮于库”转变为“藏粮于地”、“藏粮于季”,这方面有很多的选择。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有大量的低端农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但另一方面某些高端的、符合城乡居民需要的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

  要让粮食主产区真正发挥更多作用。也就是粮食安全在区域选择方面要注重发挥主产区的作用,在主体选择方面应注重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作用。

  第二大任务是,“十三五”期间一定要在农民收入方面做文章。 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是1∶2.75,2015年是1∶2.7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速度非常缓慢,提高农民收入任重而道远,但“十三五”期间必须要有所作为,要像扶贫攻坚一样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第三大任务是,农业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全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其关键是“一控、两减、三基本”问题,一控即控制水资源在农业中的不经济利用,下大力气发展节水农业;“两减”是化肥、农药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如何在政策设计上使化肥农药的排放最少、效率最高;“三基本”问题则是指作物秸秆、农膜和动物粪便怎样做到基本回收、基本利用。

 

 

  (作者为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