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柯炳生:如何理解产业兴旺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 2018-05-17 08:49:0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列在首位,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这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产业兴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直接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整个国家五大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大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的改革起点标志和目标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就是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产业兴旺,是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要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首要就是让农业兴旺。民以食为天。对于国家发展的全局来说,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食物需要,是基本要求,也是重大挑战。农业中的大田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等,都是为了解决好吃饭问题,都是为了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即便是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也与吃饭问题相关,能够让人民吃得更加愉悦。

    产业兴旺,是农民的迫切要求。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两大问题:就业和收入。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谋生。但是,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仍然是遥遥领先的最大就业部门。即便到了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日,也将仍然如此。同时,尽管全国平均计算,我国农民的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所占比例已经达到最高,但是,农业收入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仍然留在农村里的人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对于农业主产区,就更是如此了。

 

    产业兴旺,对于乡村振兴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产业兴旺,会促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就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能更好地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的山岭都比较光秃,植被不是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农民砍柴烧,因为买不起煤,更用不起电。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煤炭,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气等新能源,而不再砍柴烧柴了。结果,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地方,都是满目青山,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其实,落后的农业状态,对生态的破坏最大,例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现代农业更注意生产与生态的协调,注意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旺,有助于乡风文明。物质文明,不等于精神文明;但是如果物质文明低下,那么精神文明好不到哪里去。古语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是有其道理的。  

    产业兴旺,有利于乡村的有效治理。大家都有活可干,有钱可挣,乡村秩序就更为稳定,乡村治理就更为平顺有效。

    产业兴旺,直接推动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涉及到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民自己的收入情况。收入高,生活的富裕程度就高。另一个方面,是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等,这主要是需要政府提供的。产业兴旺了,不仅直接促进农民的生活富裕,也对农民接受公共服务、维护公共服务、支持公共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那么,产业兴旺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也有多个维度。
    产业兴旺,会促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就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能更好地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的山岭都比较光秃,植被不是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农民砍柴烧,因为买不起煤,更用不起电。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煤炭,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气等新能源,而不再砍柴烧柴了。结果,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地方,都是满目青山,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其实,落后的农业状态,对生态的破坏最大,例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现代农业更注意生产与生态的协调,注意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旺,有助于乡风文明。物质文明,不等于精神文明;但是如果物质文明低下,那么精神文明好不到哪里去。古语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是有其道理的。 

    产业兴旺,有利于乡村的有效治理。大家都有活可干,有钱可挣,乡村秩序就更为稳定,乡村治理就更为平顺有效。

    产业兴旺,直接推动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涉及到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民自己的收入情况。收入高,生活的富裕程度就高。另一个方面,是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等,这主要是需要政府提供的。产业兴旺了,不仅直接促进农民的生活富裕,也对农民接受公共服务、维护公共服务、支持公共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来源:农民日报 2018年5月16日)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