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张红宇:牢牢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 2018-06-15 14: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制度性安排,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三农”事业都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在此前提下,围绕如何把握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乡村振兴是革命性变革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长期以来党对城乡工农关系的历史性总结,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由间接性变革向革命性变革的历史必然,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振兴体现了新时代对“三农”工作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一方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物质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现实条件。截止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82.72万亿,全球经济总量占比已由40年前的1.6%,上升为15%。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工业品制造大国。此外,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也取得了历史性进步。2017年,粮食总量达到12358亿斤,即6.18亿吨(全球粮食总量26亿吨),中国粮食占全球粮食的四分之一。我国还是世界第一肉类生产大国。我国的经济总量、农业成就辉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相对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表现为农业的不充分。从农业角度讲,我国大而不强。从农民角度来讲,尽管连续几年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截止2017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432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36396元,城乡收入差距仍达1:2.7。此外,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比较,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同样相对滞后。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很好的台阶,有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发展客观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最大的不平衡表现为城乡之间,最大的不充分表现在农村内部。怎样化解这个矛盾、解决这个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二)乡村振兴实现了习近平“三农”思想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最大成果是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关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事情。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该如何把握和研究?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三个必须”,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提出“三个不能”,明确了我们党坚持不忽视农业、不忘记农民、不淡漠农村的宗旨使命。2016年,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坚定不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旗帜鲜明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12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从问题导向出发,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道路。”这个道路由七条道路组成: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三)乡村振兴契合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节点
    2018年,总书记再次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乡村振兴要精准发力,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方面有所作为。乡村振兴是革命性的理念,实际上它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有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有理论基石,从这个角度来讲乡村振兴契合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节点。乡村振兴事关国计民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的进展,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建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到那个时候,乡村振兴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基本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到那个时候乡村明确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的目标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部曲,两个大的阶段判断。
    (四)乡村振兴确立了长期性、系统性、全方位的目标任务
    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的路径则是“七条道路”:城乡融合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五)乡村振兴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革命性发展方案
    乡村振兴的革命性,在于对长期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主导下农业农村劳动力供应功能的重新定位,赋予乡村与城镇平等的经济社会空间和平等的发展权利。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此为契机彻底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矛盾,推动城乡、工农融合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乡村振兴之日,应是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清除之时。
    二、乡村振兴开局前所未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写入党章总则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实践来看,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不断加速,各地区、各部门对乡村振兴的认识程度、对目标任务要求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乡村振兴开局前所未有。做出以上判断的理由如下: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已有了鲜明的工作纲领,或者说已有了指路名单。指路名单是总书记讲得5句话20个字,是总书记讲的中国乡村振兴7条道路,是总书记讲得乡村振兴需要振兴的五个方面。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中央的主线就是贯彻乡村振兴的落实,这个贯彻从方方面面管长远、管根本。
    第二,强化组织保障。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必须集结力量,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央决定组建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既是党的农村工作部门,也是政府组成部门,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任务要求,加强机构和人员配置,统筹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优化配置资源、强化工作协调、为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理顺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第三,开展广泛动员。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各个地方见识快、行动早、认识深,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各个地方省、市、自治区自觉向中央看齐,第一时间召开各种形式的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实施乡村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
乡村振兴在各个地方动员的命令已经发出,行动已经非常全。我在四川看到,四川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范围内,从市委书记、区委书记到县委书记的培训班,从市长、区长到县长的培训班,全程培训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理念和相关的任务要求。
    第四,采取若干措施。最大的措施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各个地方都要在城乡融合理念上形成一致,多规合一,一体设计,编制乡村振兴的地方和部门规划。农业农村部也在围绕中央的要求,制定专门的规划。很多省、市、自治区都有实施乡村振兴的规划。
    各个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了投入力度,创设了一批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比如广东,拟投资上千亿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保障。比如江苏提出富民政策33条,都有很具体的政策方案举措,确保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此外,浙江温州的案例更为突出,提出了“个十百千万”行动计划,什么叫“个十百千万”?所谓“个”,是指要在温州打造一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的生态休闲产业带。所谓“”,是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在内的十大改革方向。所谓“”,是指推出一百个乡村振兴的案例,推出一百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带。所谓“”,是指要动员上千亿的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所谓“”,是指用五年时间使温州农民收入由目前的25000元提升到35000元,增加1万。
    三、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在总结各地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在最关键的目标和问题找突破口。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要做到“三个致力”。
    (一)致力于调整优化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不断消除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过程中,需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等财产权利和民主政治权利。构建完善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体制,实现城乡共荣共存、互利互惠。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包括农村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实现无差别对待,实现城乡、工农均衡发展。
    (二)致力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制定实施农民收入增长行动时间表、路线图,压实责任,创新手段,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务农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加效益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致力于建设强势农业、提高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
立足多元化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农业比较优势。立足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立足多元化经营主体,在共享模式上总结中国特色。立足多元化政策创新,以多元化的政策供给满足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诉求,实现强势农业目标要求。
所以,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最终实现的结果是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以及强势农业的打造。

 

 

    (本文根据张红宇在6月9日—10日在京举办的2018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高峰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