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韩俊:推进新型城镇化莫忽视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14-03-04 09:54:14       


 

“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新型城镇化要做到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公共服务提供和人口聚集相统一。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要做到城乡统筹,要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2月22日,在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 “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作上述表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十分丰富的宏大命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事关‘三农’的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韩俊说。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据韩俊介绍,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0.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也持续下降,从1978年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0.5%下降到2012年的33.6%。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由过去主要依赖于农业,转向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产业。

  不过,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目前农产品的供求总体偏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不强,农业要素加速外流,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仍然落后,一些重要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2012年我国粮食年度自给率降到88.4%,大豆自给率只有18.1%,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突出的一个薄弱环节。”韩俊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让中国农业强起来,必须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始终掌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一定要让人民吃上放心的食物,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韩俊表示,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市场失灵在农业中表现得更突出,粮食问题不能够只算经济账。发展现代农业,毫无疑问要让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国家也必须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他说,我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实现粮食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最重要的因素是过去10年国家不断地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

 

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美不美,关键是看水。”韩俊表示,许多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农村人口中,与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明显上升,而且是显著高于城市。农村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怎么让农村美起来?韩俊认为,首先要以解决地少水缺问题为导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

  其次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要尽快改变许多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脏乱差状况;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让农民走上平坦的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让农民烧上清洁的气;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禁止工业污染下乡;加大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此外,必须科学规划,保留乡村的风貌,特别是要防止走形变样。绝对不能照搬城市建设那一套路子,搞得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

  “让农村美起来,不能强行撤并村庄,不能赶农民上楼。禁挖山、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韩俊说。

 

  农村发展的核心是富裕农民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近一半的人口仍居住在农村,许多地方的条件还很艰苦,那里的老百姓还不富裕。怎么让农民富起来,是一个比让农业强起来,比让农村美起来更难实现的目标,更艰巨的任务。”韩俊表示。

  他说,目前我国有2.69亿农民工,虽然近些年来农民工工资年年在涨,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据最近完成的对全国205个村庄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165户农户中,60%的家庭,有人外出打工。外出农户家庭平均人口4.6人,外出2人,留在农村2.6人,留在农村的2.6人里面,有1.6人为60岁以上的老人。

  “这就是当今中国农村一个真实的写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在快速的城镇化当中,人离开农村,农村变老了,未富先老,比城市更要严重。目前农村的留守老人5000万人,留守妇女4700万人,留守儿童6000万人。如果务农不赚钱,如果搞农业没有奔头,如果当农民不体面,谁还愿意留在农村?”韩俊说。

  韩俊认为,农村的发展说到底是怎么富裕农民的问题,如何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那么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8亿多农民的富裕问题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破解“三农”难题根本上讲就是破解农民增收致富这一难题。

  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2.8亩,户均7.15亩,全国经营10亩以下农户,占家庭承包户的比重高达85%。据调查,河南省一个农户全家种一年粮食,仅相当于一个劳动力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对此,韩俊表示,只有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才能够保证务农合理收入,才能够保证当农民有更多的收益。

  不过,他同时认为,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生产规模这件事,不能着急,不能拔苗助长,不能片面追求土地流转快、经营规模大,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大跃进,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唱主角。

  “我们的态度是,扶持但不包办,引导但不替代。”韩俊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