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何宇鹏:2030年政府要提供5亿人口的公共服务
发布时间: 2014-05-06 14:38:58       


    “第2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5月6日在北京召开,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何宇鹏在研讨会上的演讲实录。

 

  何宇鹏:大家晚上好!我下面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颁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个主攻方向和首要目的。以人为核心,我们觉得在当前这样一个阶段,它最急迫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城镇化质量不高,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是人口的城镇化率和市民化率不匹配。

  2013年,我们的人口城镇化率是53.7%,人口的市民化率是36%,相差17个点,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上说这两者相差2.34亿人,我们自己也有个统计,户籍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的差别是2.8亿,这两个差别并不大,他进得了城但扎不下根,同工不同酬,这都是问题。

  加起来一看,大概就是5亿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这样的规模就形成了中国城镇化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我们有2亿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本来他们应该得到跟户籍人口相当的公共服务,但他实际上没有得到,因此我们现在要样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实际上两个方面得有补偿性,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城镇化人口不达到50%就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也没有哪个国家城镇化率不达到70%就能进入高收入国家。也就是说,如果城镇化率达到了高水平,但是没有相应的给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和配套公共服务,那么就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正如拉美国家。中国的问题积累越来越重,也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提供公共服务给农业转移人口,同时也是在向高收入方向转变。

  另外是挤压性,现在我们已经有两亿多了,未来还有两亿多,加起来是5亿,到2030年,我们推算要提供5亿人口的公共服务,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际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实际上是个非常紧迫和艰苦的任务。

  第二点,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1、要通过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希望落户到城市的农民工选择在大中城市或者小城镇落户,一旦落户就应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2、建立居住证制度,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享有基本共服务,我们要以居住证为载体,把基本公共服务跟农民工在城镇挂钩,增加他所享受的服务,按照国际经验来看,通常年限一般是7年左右。实际上到了那个年限以后,拥有居住证的人就和户籍人口享有同等服务,所以我们把居住证政策看作是一个中长期解决方式。

  3、建立两个脱钩和两个挂钩政策支持机制,形成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机制,我们推动市民化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两个挂钩就是要坚持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与人口,吸纳转移支付的规模,通过这样的机制使得城镇政府把吸纳新增外来人口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

    4、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考核机制,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众融入社会。比如融入企业,我们要通过就业扶持,职业技能的培训,最低工资的标准,以及农民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和谐的劳动关系,来考虑农民工融入企业的情况。融入学校是指义务教育,能够接受普惠的学前教育,对没有升学的学生他要享受平等异地中高考。家庭融入社区,包括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在内的文化、体育一系列服务体系和一条龙的便民服务,以及参与社区的管理。社区服务体系里面,最重要的包括免费的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监测、传染病的防控、计划生育等等内容。群众融入社会,是指农民工能够参与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参政议政。这样下来,实际就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参政议政,通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对各地推进市民化的进程进行考评。

  5、这个过程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建立农业支持和保护体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制度的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统筹城乡的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网)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