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韩俊: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布时间: 2017-03-18 10:59:38       


    随着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被广泛关注。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重阳论坛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注重农业的转型升级,即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转到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
    “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韩俊指出。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则是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失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是1.14亿吨,其中大豆的进口量为8391万吨,超过了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
    这一变化背后是种植结构的改变。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为7000万亩左右,2014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已降至3500万亩,玉米的种植面积则扩大到1亿多亩。
    与此同时,国内加工企业多采用国外的替代品来代替国内市场价格较高的玉米进行生产,这使得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难以持续。
    对此,韩俊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让市场发挥作用,理顺政府市场关系,改变农业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
    韩俊同时表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要对粮田进行强制性保护。中央提出的耕地保护目标为,严守耕地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央财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为每年约1000亿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强调的是,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韩俊认为,为实现这一目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至关重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会释放巨大红利,可以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这一改革结合产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会给农村带来显著变化”,他指出。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由此可见,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人口转移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中,农民工如何市民化的问题则较为迫切。
    中国目前仍处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为达到2020年城镇化率60%的目标,平均每年要转移1600万人,“十三五”期间需转移1亿人。
    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城镇化过程持续了100年左右,而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对此,韩俊表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急,农民在城市能够稳定生存的前提条件是有稳定的就业,这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6.1%,但2015年户籍城镇化率不足40%。这一差额表明,许多居住于城市的外来人口并不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
    相对于外出劳动力的增长,在本地找工作的农民工增长速度更快。数据显示,2015年,外出农民工增加了63万人,本地农民工增加了352万人;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加了50万人,本地农民工增加了374万人。
    “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韩俊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服务的分享是“实”。他认为,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也要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来源:财经网)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