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English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术活动 » 清华三农讲坛 » 正文
第三十六讲 | 陈锡文:农村改革历程
发布时间: 2021-09-23 14:32:26       


    9月14日晚,“清华三农讲坛”第三十六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作了“农村改革历程”的主题演讲。公管学院副院长、农研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主持讲坛。农研院副院长魏唯、何宇鹏、张红宇等出席讲坛。



图为陈锡文演讲。侯晓军 摄


    陈锡文从农村改革的突破、经验和贡献,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阶段的农村改革,以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的农村改革任务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他详细介绍了农村改革在调整农民与土地关系、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实践上的突破,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的经验与贡献,并从改革人民公社、放活城乡管制、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要素配置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分割机制以及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拓展。陈锡文认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在于农业微观主体的重塑,农村改革的突破对整个中国改革的贡献既有物质的,更有思想观念、理论和制度方面的。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阶段中,我国的农村改革主要围绕减轻农民负担和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深层次改革,以及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大方面展开的。
    他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不能衰败,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要求乡村必须振兴。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的农村改革任务方面,重点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以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高度重视乡村特有的三大功能,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着力增进农民福祉,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要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点是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建设好小城镇,促进适宜产业的内移下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图为王亚华主持讲坛。侯晓军 摄


    王亚华对演讲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陈锡文院长的演讲主题宏大、高屋建瓴、内容厚重、阐述亲切,系统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讲述了“三农”领域的重大改革,总结了农村改革经验和贡献。陈院长作为中国“三农”改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对中国“三农”的历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讲座的最后,对陈锡文院长为“三农”事业和清华农研院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图为讲坛现场 侯晓军 摄


    本次讲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同步在线直播。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和有关院系师生、“三农”相关领域的学者、党政机关干部和基层工作者,近万人现场或线上聆听了讲坛。



图为部分线上学习现场。



网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电子办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Tel:86-10 62773526 Fax:86-10 62796949 Email:cirs@mail.tsinghua.edu.cn